《活着》一经刊登,就成为了这年月现象级的文学作品。
《种山》文学社。
总编看着这一期《收获》的销售数量,忍不住称赞了一句:“老大哥就是老大哥,底蕴还是十足啊,不是我们这种刚创刊的期刊社能够相比较的。”
那些老编辑们也纷纷赞成总编的说法,为《收获》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而感到高兴。
这看起来有些反常。
但是要知道这年月国内搞文学期刊的就这么几家,无论是作者和编辑大部分都认识。
像《种山》期刊社里的刘编辑和张编辑,就是来自《收获》期刊社。
但是,也有人感到特别郁闷。
此人就是实习编辑周怀。
周怀毕业于魔都某大学的机械专业。
毕业后原本要被分配到魔都机械厂担任九级工程师。
但是他却觉得搞机械又累又脏工资又少,也没什么前途,还不如进入文坛。
如果能搞出什么好作品的话,不但能一鸣惊人,还能引得那些文学青年们的喜欢。
只是周怀自诩为先锋诗人,写出来的诗歌却狗屁不通。
只能写出类似于:“我们一起去尿尿,你,尿了一条河,我,尿了一个湖”之类的诗歌。
这玩意在后世有个背景的话,说不定也能混个诗人的名头。
但是在这年月,那帮编辑们却不惯着他,直接把稿件给他打了回去。
要说这个周怀也是人才。
意识到这帮人无法欣赏自己的作品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既然打不过对方,那就加入。
要是他成了期刊社的编辑,那么以后不是随随便便在期刊上刊登诗歌了吗?
同时,周怀还有个叔叔跟《种山》编辑社有某种关系,于是就提出要进到编辑社里。
周怀是名牌大学生,还特别喜欢文学,再加上有关系,于是顺利进到了编辑社里。
周怀本来以为自己的目标能够顺利完成了。
结果编辑社有规定,实习编辑需要表现出相应的能力,才能转正。
什么是相应的能力?
那不就是绩效吗!
周怀本身没什么文学品味,选出来的文学稿件都是一些狗屁不通的东西,平日里没少被总编收拾。
这次他好不容易跟一个小说作者拉上了关系,搞来了一份稿件,顺利刊登在了《种山》上。
本来想着小说的反响比较好的话,那他转正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儿。
结果。
却遇到了《活着》横空出世。
所有文学青年都在讨论《活着》,压根就没有人讨论他推荐的那本小说。
周怀能不郁闷嘛。
这时候,总编敲了敲桌子,继续说道:“这一期咱们《种山》的销售不如预期,这是有客观原因的,大家伙以后再接再厉就行了。”
说完,他看了周怀一眼:“不过,周编辑,你推荐的那本《山村花开》收到了不少读者投诉,里面的内容太粗俗了,以后你要注意一点。
咱们《种山》是严肃文学期刊,不是故事会。你转正的事儿,先放一放吧。”
总编想起这事儿,就觉得郁闷。
《山村花开》的内容很简单,就是一个男知青下乡来到了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里,这是这年月比较火爆的一个题材了。
但是....问题就出现在这个男知青一进到村子里,就凭借一手不可思的医术。
然后跟隔壁的小芳,邻居家的婶子,村长的媳妇儿,后村的两个小寡妇....等村子的一大半女人有了不可描述的关系。
这已经不是神医了,而是打桩机。
看上去就跟解放前的艳情画本差不多。
前阵子他生病,稿件的审核工作交给了副编辑,要不然这种稿件绝对不可能刊登在《种山》上。
周怀挨了批评,心中更加生气了。
《活着》如果没有火爆全国,那《种山》就能大卖,那总编的心情就会很好,那他就不会挨批评。
他不挨批评,说不定很快就能转正。
所以。
他无法转正,真正的罪魁祸首就是李铁锤!
周怀越想越气,越气越想。
回到办公室后,草草的翻阅了一遍《活着》,脑海里浮现出一个阴险的主意。
他拿起钢笔,在草稿纸上刷刷写下一行文字。
“宣扬消极人生观毒害青年思想——小说《活着》必须彻底批评!”
周怀虽然说文学水平不行,但是当了那么久的编辑,挑刺的水平却是一流的,很快就写出了一篇文笔辛辣的文章。
文章的内容很简单:“《活着》一味的宣传富贵在苦难面前屈服,这是一种消极的人生观,不利于我们的建设工作。”
写好文章,周怀点上根烟沉思了片刻,想着该把这稿件送到哪个报社里。
要知道这年月国内的大型报社审核都很严格。
特别是现在《活着》特别火,总编看到了稿件,很可能会扣下来。
那些工厂或者是集体办的小报,影响力又特别小,无法发泄心头的怒火。
“有了,铁道啊,铁道上有不少当地机务段筹办的报纸,审核没那么严格,并且在火车上售卖,影响力很大。”
“特别是那种报纸刊登的都是一些吸引人眼球的奇闻趣事!肯定特别喜欢这种稿件。”
周怀打定主意后,很快想到了一个人——魔都机务段宣传科的陈文远。
他摇动了电话,对接线员说道:“同志,麻烦你帮我接通魔都机务段宣传科。”
陈文远虽然是《火车小报》的总编辑,但是像这种内部报纸的总编辑,在国内压根没有什么名气。
得知对方是跟自己有过一面之缘的大编辑后,陈文远显得特别兴奋:“周老师,您怎么想起来给我打电话了。我最近写了一些诗稿,想着让您过过目呢。”
“诗稿?老陈啊,你可算是找对人了,国内没有人比我了解诗歌了,你把稿子发来,我一定好好给你修改一下,到时候肯定能刊登出来。”
听到周怀开出了空头支票,陈文远喜得嘴巴合不拢了:“哎呀,那麻烦你了,周老师,你什么时间有空到我这边,我一定要请你喝酒。”
见关系拉得差不多了,周怀不急不慢的说出了自己想在《火车小报》上刊登文章的事儿。
“老陈,你也知道,我们《种山》的影响力太大了,《收获》又是我们的兄弟期刊,如果在《种山》上刊登的话,影响有些不好了。”
周怀非常聪明,他没有直接说出这是《种山》期刊社的意思,但是话里话外却在引导。
果然,陈文远一听到《种山》的名字,立刻点头说道:“这事儿好办,你把稿件邮寄过来,我收到后,马上就能刊登。”
开玩笑,要是跟《种山》拉好了关系,那么他距离拥有大诗人的称号又近了一步。
在这个年月,诗人就跟后世的大网红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