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前些时日,宋仁宗因为杜仰熙一首情诗生闷气的事,他还记忆犹新。</p>
宋仁宗手中的朱笔一顿,缓缓抬起头,目光落在虚空某处,眼前仿佛又浮现出四福斋里,琼奴与杜仰熙相对而谈,还有杜仰熙那首情意绵绵、在汴京小范围流传开来的诗…</p>
一股强烈的酸涩缠绕上他的心,让他几乎想立刻下令将这个碍眼的存在剔除。</p>
书房内静得可怕,张德林屏息凝神,不敢打扰。</p>
良久,宋仁宗闭了闭眼,再睁开时,眸中翻涌的情绪已被强行压下,只剩下帝王的冷静与一丝难以察觉的无奈。</p>
他轻轻摇了摇头,嗓音低沉而清晰,决断道:</p>
<span>宋仁宗</span>不必。</p>
张德林眼中闪过一丝讶异。</p>
<span>宋仁宗</span>朕若因私心而黜落他,易如反掌,可若琼奴知晓那杜仰熙因她而落榜,甚至若她将来知晓了朕的真实身份,她定会将这一切归咎于己身。</p>
<span>宋仁宗</span>她会自责,会痛苦,会觉得是她连累了杜仰熙的前程,甚至会因此疏远于朕。</p>
他停顿了一下,深邃的眼眸中掠过一丝珍视,无奈轻笑:</p>
<span>宋仁宗</span>此女固然可气,但朕不愿她背负这样的枷锁,更不愿让她因此对朕生出怨怼与惧意。</p>
她的笑容,她的自在,比他一时的意气重要得多。</p>
张德林心中震动,他从未见过官家对一个人如此小心翼翼,如此设身处地,甚至不惜压抑自己的帝王之尊和强烈的占有欲。</p>
张德林醒悟,琼奴在官家心中的分量,比他想象的还要重得多。</p>
“官家圣明,是老奴思虑不周。”张德林连忙躬身。</p>
宋怀宗摆了摆手,神色恢复了帝王的威严,放下朱笔。</p>
<span>宋仁宗</span>杜仰熙确有真才实学,点他为探花,名正言顺,不过…你去寻他。</p>
<span>宋仁宗</span>私下里,警告他,管好自己的嘴,若在外泄露半句不该说的话,尤其是对琼奴…</p>
他没有说完,但那森然的语气和未尽之意,已足以让人胆寒。</p>
“老奴明白!”张德林心中一凛,立刻应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