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转炉不需要。
最重要的是转炉的效率要比平炉高三分之一以上,平炉生产30吨合格的钢铁是转炉的两倍以上。
所以,结果就是,哪怕一炉生产量一样,一个生产周期,转炉也能生产两倍于平炉的钢铁产量。
产量问题上面可以获得一个大的突破,并且只要试验成功,我们轧钢厂就在这方面上领先国内所有厂子。”
听到领先所有厂子,听到产量两倍突破。
李怀德内心的犹豫已经尽数消除。
如果自己是这个项目的主要或者唯一支持者,那自己完全可以凭借这个项目再上一层。
实现弯道超车,超越杨厂长。
用厂里的资源,办自己的事情,这还有什么好犹豫的。
至于说失败,失败又如何,还能怎么样呢?总不能撤了他的职。
而且杨厂长上次立了功,虽说和之前的错误功过相抵,但是李怀德知道,只要有机会,杨厂长还是要先他一步。
这是一次豪赌,但是他敢赌,杨厂长不敢。
“我会支持你,就算老杨不支持,我也会支持。”
李怀德没有怀疑刘建国的能力,这年轻人这三个月做的事情哪一件在别人看来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他还有什么好怀疑的。
听到李怀德的话,刘建国眼神发亮,语气低沉有力的道,
“李厂长,我不会让你失望,只要三个月搞定设备,空出人力,确定资源。
明年上半年之前,我会带领团队完成转炉的首次试验成功。”
话落,两人没有再多说,只是两只大手握在了一起,坚定之意不言而喻。
有了两个厂长的支持,刘建国的团队迅速扩大。
技术科除了3科的人继续维持厂子的正常运转,其他的技术员都跟着刘建国学习这些设备的维修技术。
而两位厂长更是从车间抽调了一百名工人参与刘建国的维修设备工作,只是短短一个星期,轧钢厂所有损坏的毛子设备维修完毕。
不仅如此,刘建国在此期间还教导了十几个工人使用这些设备。
并且成立了培训班,将这些设备的使用方法教导给更多人。
至于技术员们,则是跟着刘建国学习相似设备的维护。
比较幸运的是,这些人当年学习的外语都是俄语,这方面不需要担心。
而轧钢厂内维修工作进行的风风火火,两位厂长也是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
在不引起其他人注意的情况下,将刘建国选出来的设备从其他厂子陆陆续续的运了回来。
和预想的一样,这些厂子一听说轧钢厂要修破烂,一个二个不需要轧钢厂打报告,直接就是自己打报告。
还美名曰,都是兄弟厂子,既然轧钢厂需要这些设备,他们绝对不吝啬支持。
甚至有些厂子还私下询问杨厂长和李厂长,剩余的其他设备需不需要运过来,只要两位说话,他们直接自己打报告,不需要麻烦两人。
虽说有些心动,但是两人也不是那种被兴奋冲昏头脑的人。
直接出言拒绝,表示这么多设备厂子装不下,万一都运过来,到时候不好处理,占地方。
这让这些厂子的厂长十分失落,垃圾没扔出去完,这真是令人失望的一件事情。
而这些设备的进厂,刘建国并没有比之前更加忙碌。
他教导的技术员已经有一部分能够独立解决问题,材料技术科的技术员已经全部能小批量利用实验室设备炼制特种钢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