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在石油交易当中,苏联可能自己还没有恢复全部石油产能,但谁说苏联就只有自己的石油可以出口了?不是还有罗马尼亚?
战前罗马尼亚在高峰时期,可以达到一年近千万吨的生产,现在就算是砍了一半,也有四五百万吨的产量,加上苏联自己的石油产能,做到一年一千五百万吨的出口问题不大。
可反过来法国这边问题就很大了,苏联用芬兰的木材、罗马尼亚的石油来和法国交易。
法国用法属印支的稻米进行交易看起来问题不大,可问题是法属印支的稻米已经消耗过一次了。
“如果把这里的稻米抽空,一旦出现什么问题后果是无法承受的,考虑到好不容易稳定下来的秩序,我们必须想办法把矛盾转移出去。”科曼权衡了半天倒还真的想到了办法,要进行一番产业优化。
达尚留将军听到这番话疑惑的询问,“如果我们不能继续从这里拿到稻米,又能去哪解决这个问题?”
“西贡和曼谷可以解决一部分,要是有缺口的话,还有一个地方。”
科曼面带犹豫但考虑到法国的利益,还是说出了办法,“其实荷属东印度也十分适合稻米种植,只不过爪哇岛上的人口太多导致没什么出口能力。但是现在爪哇岛作为苏加诺抵抗荷兰的主战场,处在一片混乱当中,如果非要承担饥荒的风险,显然比我们自己的殖民地更为合适。现在还有一万多法军在爪哇岛,这就是一个介入的契机。”
如果有选择的话,科曼也不想的,关键是人人都充满爱,世界才有美好的明天在此时不成立,必然要有人付出代价,他不想法属印支付出这个代价,法属印支不稳定代价还不是要法国来付?
由印尼来付就算是影响也只会影响到荷兰,荷兰之前因为粮食短缺法国已经帮助了荷兰,现在荷兰应该感恩,帮助法国承担和苏联贸易的代价。科曼认为这很公平。
“苏加诺和荷兰人的战斗,导致了爪哇岛的饥荒,我们只是应荷兰的邀请参战,我们能有什么责任?”达尚留几乎立刻就做出决定。
达尚留将军面对这种死道友不死贫道的简单问题,轻而易举就做出了决定,也许是决定下的太容易,科曼还在这,达尚留将军不着痕迹的找补道,“这个决定十分的令人痛心,但有些时候我们不得不在艰难的处境当中做出取舍。”
“我明白,将军。正好我们武装的越南国民军也需要积累实战经验,爪哇岛的战斗强度十分适合用来练兵。”
科曼对达尚留将军的决定一点都不意外,很多事情就是这样子的,代价这个东西你不付难道我付?
那么就需要一个光明正大的行动借口,这倒也不难,比如说维护老牌帝国主义国家的团结,一旦法国增兵的话荷兰和英国,现在都有军队在爪哇岛部署,现在爪哇岛有三万英军和十万荷兰军队,法国军队倒是最少的只有一万多人。
现在荷属东印度群岛的英荷军队总数为十三万人,已经可以进行一次掌控主动权的大规模进攻了。
按照时间,荷兰马上就要积累足够的兵力,准备发起警察行动歼灭苏加诺的印尼独立势力。
荷兰军队印尼共和国发动全面军事进攻。作战的目标,一是摧毁印尼共和国武装部队的主力,二是占领东、西爪哇,把印尼共和国压缩在中爪哇的尽可能狭小的地区之内。荷兰军队声称将在几星期内完全解决军事问题。
但是么,面对荷兰的进攻,印度尼西亚各界号召在必要时将实行“焦土政策”。
荷兰发动进攻后,印尼工人在荷军即将到达的地区,把工厂、农场、车站等能为敌人利用的重要企业和建筑物加以破坏,并将机器、运输工具等转移到内地。工人们还把制糖厂等改为军火工厂,生产武器,支援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