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面立马就清晰地传出tvb当家人方逸华那冰冷刻薄,且毫无人情味的声音:
“……吕小姐,你是不是以为自己拿了季军,翅膀就硬了?tvb的规矩,是你能讨价还价的?……”
“……违约金?一分都不能少!一百五十万!拿不出来?那就老老实实签字!不然,法庭见!……”
“……哭?哭给谁看?在tvb,最不值钱的就是眼泪!想出头?就得认命!……”
这些录音片段都不长,但却足以还原当时在tvb的签约部里,方逸华如何居高临下,且冷酷无情地去逼迫一个,只是想争取稍好一点待遇的弱质女流。
金庸的脸色也是随着录音的播放,开始渐渐的沉了下来。
与此同时,他那阅尽世事的双眼,此刻也流露出复杂的神色。
即便他理解商业规则,即便他立场偏向邵氏,但作为一个文人,骨子里那份对弱者的同情和对强横压迫的反感,依旧被这赤裸裸的录音触动了。
尤其对象还是一个刚刚获得港姐季军、对未来充满憧憬的年轻女孩。
他摘下了眼镜,揉了揉鼻梁,面色很是沉重。
毕竟是能写出诸多侠义凛然的武侠小说的大师,见到这种事,心里当然会不舒服了。
沉默了片刻,然后他才缓缓开口,声音颇为感慨道:“这邵生……唉,未免有些……太过了。这般压榨,无异于杀鸡取卵,涸泽而渔啊。长远看,人心散了,招牌再亮也很难长久。”
但是感慨归感慨,金庸毕竟也是一家报社的老板,资本行事,就是这样不讲人情,只讲利益的。
他重新戴上眼镜,看向高乔浩,嘴角露出笑意道:
“高乔先生,这录音和照片,确实很有冲击力。新任港姐季军,被tvb逼得去借高利贷偿还天价违约金……这新闻,够劲爆,够煽情!明天哪家报纸头条登这个,销量必定暴涨!
但是,这跟我《明报》有什么关系?你们《亚洲日报》自己就是报纸,而且最擅长制造轰动新闻,为什么不自己登?
放着这么大一个独家头条不爆,反而送到我这里来,让我替你们冲锋陷阵?好处呢?
仅仅是为了打击tvb?让我查良镛出手当枪使?这代价……未免太小看我查某人了吧?说句实在话,仅凭这点东西,这个所谓的新闻热度,连请我动笔的‘好处’都算不上。想让《明报》当这个出头鸟?这点饵,不够分量。”
此话一出,整个办公室内立马就是一片安静了下来。
很显然,金庸说出这话,就是再次拒绝了高乔浩的请求。
不过他的话也没有说死,而是想要让高乔浩拿出更具价值的条件来。
主编王阳则是在一旁屏息凝神,大气都不敢出一下。
高乔浩则是迎着金庸那能穿透人心的目光,然后,他的脸上才终于露出了一个早有预料的微笑。
紧接着,他微微颔首,说道:
“查先生目光如炬。小林生当然知道,要想请动金大侠这文坛泰斗、报业巨擘亲自执笔,一篇足以震动香江的讨伐檄文,仅凭这点花边新闻的所谓‘热度’,是远远不够的。
所以,小林生说了,只要查先生您写了这篇檄文,刊登在《明报》头版显要位置……那么,作为回报,他将安排《寻秦记》的作者——‘黄易’先生,单独与您会面!”
“黄易?!”
这两个字如同惊雷,在金庸耳边炸响!
他的瞳孔骤然收缩,身体下意识地坐直,一直从容淡定的脸上第一次出现了无法掩饰的震惊和巨大的渴望!
他追寻、苦思、试图挖角了多时却始终如雾里看花的神秘作者!那个写出让他通宵未眠、反复研读的《寻秦记》的奇才!
高乔浩的语速平稳,吐出后续的承诺道:“只要金大侠您能说服黄易先生本人点头同意,《寻秦记》的大结局部分,乃至黄易先生的下一部新作,都可以在《明报》上连载刊登!
我们《亚洲日报》绝不设置任何障碍,绝无任何附加的违约金条款!一切,只看黄易先生本人的意愿,以及您查先生自己的……本事。”
轰!
金庸感觉自己的大脑一阵轰鸣。
黄易!
单独见面!
说服他!
《寻秦记》大结局!新作品在《明报》首发!
这些他梦寐以求的条件,此刻如同最诱人的果实,被小林天望通过高乔浩之手,赤裸裸地摆在了他的面前!
办公室内落针可闻。
王阳更是惊得嘴巴微张,难以置信地看着高乔浩,又看向自己的老板。
他太清楚“黄易”这个作者对查生意味着什么了!
那是让他放下身段公开挖角,还依旧念念不忘的奇才!
金庸的呼吸明显变得急促了几分。
方才他还在那无声的感慨,一直没能见到黄易真人一面,却没想到,高乔浩竟然会将这样的机会这般主动的送上门来。
饶是以他多年的涵养,此时也忍不住有些动容了起来。
他猛地站起身,双手下意识地按在桌面上,眼睛死死盯着高乔浩,生怕对方下一秒就会反悔一般。
那份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从容荡然无存,只剩下一个求才若渴的商人和文人最本能的激动。
“此言当真?!你…你能代表小林天望?黄易他…他真的肯见我?”
他此刻最担心的就是空欢喜一场。
高乔浩点了点头,给出了让他最安心的答复道:“千真万确!这承诺,是小林生亲口对我说的!只要您的文章一见报,‘黄易’先生随时恭候查先生大驾!”
“好!一言为定!”
金庸几乎没有任何犹豫,答应道,“既然如此!这个忙,我帮定了!”
他脸上绽放出畅快而急切的笑容,之前的推脱、算计、权衡全都抛到了九霄云外。
他立刻转向王阳,语速快得如同连珠炮:“王阳!立刻,马上!头版位置给我空出来!社论专栏!我亲自执笔!”
他目光炯炯,带着文人的意气风发和一种“路见不平”的正义感,仿佛刚才那句“外人没资格置喙”从未说过:
“tvb此番作为,仗势欺人,苛刻艺人,逼迫新人借高利贷,行径恶劣,令人发指!我《明报》向来以公义为先,岂能坐视不理?!此等压榨港岛影视人才、破坏行业健康之风,必须予以揭露和声讨!这檄文,我写定了!为了公理,为了那些被欺压的艺人,也为了港岛影视业的未来!”
这一刻,为了见到那个神秘的“黄易”,为了能将那部让他魂牵梦萦的《寻秦记》大结局纳入《明报》囊中,金庸大侠毫不犹豫地接过了小林天望递来的“刀”,心甘情愿地指向了昔日有几分“香火情”的邵逸夫爵士和他的tvb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