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惑之年,大臣逼赵祯立储,兖王的儿子就是其中呼声最大的人选。兖王的父亲和先帝是兄弟,兖王算得上是赵祯的堂弟,他自己也曾当过先帝的嗣子。</p>
不过,后来赵祯出生,他又被退了回去。</p>
兖王表面上不在意,实际上心里一直愤愤不平。搁谁,谁能好受,那可是皇位,差一点他就当上皇帝了。</p>
可他就是那么寸!</p>
可现在时机又来了,眼看赵祯无子,兖王又把目光转向了自己的儿子。就算他当不上皇帝,当个太上皇也是好的,总归,肉是烂在自己家里。</p>
在兖王的运作下,兖王府在文官那里名声很不错,兖王的嫡长子也受到他们的一致好评。</p>
事实证明,兖王的计划是有效的。随着赵祯的年纪越来越大,朝堂上请求过继嗣子的声音越来越大,其中,兖王府的世子受到的支持最多,也最有希望被立为下一任的太子。</p>
赵祯自己都快顶不住朝堂的压力了,就在这个时候,张贵妃有了,还生了一对龙凤胎。</p>
兖王的计划就这么泡汤了。</p>
兖王还不死心,做梦都在期盼赵曜早点夭折。因为,赵祯不是没有过儿子,他是养不大。</p>
可赵曜就这么一直好好地活着,一直活到了被正式封为了太子,如今赵祯连孙子都快有了。</p>
筹谋几十年,一朝落空,兖王的心情可想而知。</p>
搁谁,谁心里不委屈。兖王不敢在外面说,难道还不能在自己的王府里对自己的妻儿发发牢骚!</p>
嘉成县主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她讨厌赵曜。</p>
如果没有他,自己就能成为全京城中最尊贵的小娘子,到时候,自己不是公主,胜似公主。</p>
她又不敢去怨恨当朝的太子,只能把所有的不满都投向离朱。</p>
<span>作者</span>因为原著里一直强调娶了嘉成县主可以享受驸马的待遇,却不用受驸马的约束。那就是说明即使兖王登基之后,嘉成县主依旧只是县主。而她又是兖王和兖王妃的女儿,按理说,兖王成为皇帝,她也会因此成为公主,兖王妃也就是皇后。这又和原著矛盾了。</p>
<span>作者</span>所以,我只能把皇帝过继的嗣子人选改成她的大哥,这样才能解释,为什么兖王府出了皇帝,但嘉成县主的品级却依旧没有改变。</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