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
“来,咱们进帐再说。”
李文忠明白了徐达的意思,双手抱拳:“遵命!”
朱瀚虽然喜欢玩,但也不希望被别人看到啊。
“骑!当然骑!”
“保儿,你稍作休整,带领精锐进攻,我带领后续兵马跟上,你要保证,在我到之前,攻破利泰的一面城门。”
“好的叔,您放心。”
……
在后世的时候,朱瀚就听说过‘马震’,他也想试试,这马上舒服不舒服。
写信的内容,也主要是他刚刚提出的帮助朱元璋选拔官员的办法。
朱瀚是不会一直呆在朝堂中的,朱元璋就有想过让他在朝堂担任要职,或者说在应天府旁边给朱瀚找一个好地方当封地,可他什么都不要,偏偏要跑到殷州去,朱元璋虽然不想让他离开,可是却毫无办法。
所以,帖木儿撒下斥候,防备徐达,也想着能趁此机会阴一把徐达。
帖木儿和徐达隔空明争暗斗,却没成想,李文忠根本不走寻常路。
看来,锦衣卫还是不可避免的要出现了啊。
把信给朱元璋写完,然后用蜡封好,交给身边的人让他把信送走,朱瀚就朝着正在草原上纵马奔驰的刘三娘走过去。
“咱也是这么想的,有啥麻烦事找七五准没错,可是……以后怎么办?我现在遇到麻烦事就找他,遇到想不通的事情就找他,以后呢?”
帖木儿退走不算,徐达要自己报复回去。
徐达说了兵贵神速,要赶在帖木儿反应过来之前赶到利泰城,一句话听上去很简单,其实也很复杂。
作为将领要考虑全面,他不能只按照徐达的命令去做,还要兼顾更多……帖木儿反应的比较快怎么办?他在通往利泰城的路上,有没有安插斥候?
所以,李文忠给他来了个大迂回,利泰和伊利中间,是一个叫曲先的小王国,他们的过往现在正在辽东修城墙呢,李文忠绕到曲先,然后从曲先出发,绕开了伊利和利泰的最近线路,从远处进发。
只是在李文忠离开的时候,徐达提醒道:“不要老想着冲锋在前,火炮你不方便携带,多拿些火铳,还有炸药。”
当朱瀚来到草原上的时候,朱元璋的信也就到了他手中,看完信的内容,朱瀚不由得笑了起来。
马秀英白了眼朱元璋,“到时候,你舍得这偌大的大明?”
把李文忠拉到帐篷里,徐达没有废话,他直接对李文忠说道:“帖木儿趁伊利兵力少搞偷袭,让我吃了次闷亏,不过这亏不能白吃,我们要报复回去。”
徐达指着地图,对李文忠说道:“这里是西察合台的边境城市利泰,帖木儿退回去以后,肯定要在这进行休整,我们要在这儿,给帖木儿来一次狠的,不过为了防止被查探到,我们的行动必须要快,要赶在帖木儿反应过来之前,给他们予以痛击,让他们知道,找我们大明的麻烦,必须要付出血的代价。”
不过,对现在的朱元璋来说,锦衣卫成立的目的并不是监察百官,而是要帮助他挑选能够被他掌控的官员,如今的大明朝堂上,官员派系林立,这不是朱元璋想看到的,所以他要为朝堂建立一个新的派系,独属于朱元璋的派系,保证政令可以畅通无阻的下达和进行。
汤和是朱元璋的同乡,一起玩到大的,又是最早投靠朱元璋的人,汤和在封王以后,就回到了凤阳老家,可以说他在朝堂上没有任何派系,用他会非常放心。
……
至于朱元璋信里面提到的,想让朱瀚帮他组建一支选拔官员的队伍……朱瀚直接了当的告诉朱元璋:不干。
朱瀚才不管那么多,骑马朝着草原深处的荒无人烟跑去,同时他也不着痕迹的提醒侍卫,让他们不要跟过来。
话还没说完,就被徐达一把拉起来:“保儿来了,不错,越来越有当将军的风范了。”
朱元璋反手和马秀英的手握在一起,“咱们和七五一起,到海洋的那边过神仙日子去。”
至于统帅这支队伍的人选,朱瀚向朱元璋推荐了汤和。
“实在不行……咱就把标儿培养好,咱把咱的班子都留给他,以后这皇帝让他去做算了。”
“好。”
徐达治军向来以严谨著称,军纪严明,在军营里就算是他儿子也得以职位相称,而现在他面对李文忠,却抛弃了自己的坚持,李文忠也没有继续喊徐达元帅,而是笑着喊了声“徐叔”。
这支锦衣卫成立的初衷和前世已经不一样,朱瀚在取名字的时候,借用了另外一个典故: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故而取名锦衣卫。
李文忠明白徐达的意思,他立刻对徐达说道:“大帅请吩咐,文忠定不辱命!”
徐达凭借手中少量的兵马,愣是扛住了帖木儿的炮火攻击。
“没事,我们跑远一些。”
朱元璋很是纠结,他看着马秀英,很无奈的说道:“他是要离开的,去海洋的另一面当王爷去……以后他走了,我还怎么联系他?”
带领援军前来的,是朱元璋的外甥李文忠,他见到徐达后,立刻单膝跪地:“大……”
太累了,不想做。
是夜,帖木儿处理完事情准备去休息,临休息前询问身边亲卫徐达的动向,可他们得到的消息却是:大明的援军到了,可他们并没有离开伊利城,似乎在养精蓄锐。
“援军到了还搞哪门子的养精蓄锐?”
帖木儿骂了一句,可他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来徐达的意思。
天蒙蒙亮的时候,帖木儿实在受不了了,昏昏沉沉的睡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