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呃……不是,什么使绊子?”
朱瀚作势要打,沐英赶紧躲开,然后在平安身后笑着说道:“叔,这是您和义父的事,我和保儿都是老实孩子,您可不能拿我们撒气。”
因为朱元璋宣布要继续进行海外扩张,有不少人担心自己的投资会亏本,于是就想把购买的股份撤出来,李善长和刘伯温、宋濂、杨宪、胡惟庸他们等的就是这个机会,纷纷出手买了不少股份,为的就是保持增值。
宋濂也没有多说话,跟着李善长走了。
沐英和平安接过裹着肉串的发面饼开始狼吞虎咽起来,朱瀚看着他们吃饭的样子,就知道再来两张发面饼裹肉是没跑了,他一边烤肉一边说道:“你们俩小子别光顾着吃,看看我是怎么烤肉的,省的到了那边自己不会烤。”
“臭小子,还想糊弄我?”
沐英和平安是朱元璋义子中的佼佼者,再加上他的刻意培养,这些人的能力比历史上提升不少,他们要前往殷州接替胡大海,所以在临行前找朱瀚告别。
摆明了,今天沐英和平安过来,就是来吃朱瀚做的烤肉的。
他们也舍不得朱瀚去殷州,而且沐英和平安不是永远呆在殷州,他们做个三五年还得再回大明,可不想朱瀚永远的留在殷州。
朱瀚可不吃这套,但却并没有对沐英和平安动粗。
如果换成平常,朱元璋肯定会第一时间去找朱瀚,询问朱瀚的想法,但最近他却有点怂,不因为别的,就因为朱瀚识破了朱元璋让沐英和平安去殷州的小算盘,让朱元璋在面对朱瀚的时候有点忐忑。
平安是个老实的闷葫芦,说话并不多,现在突然意识到自己被朱瀚‘骗’了,自然选择闭嘴应对,沐英比较机灵,反应相当快,对自己刚刚的失态就当没有发生过似得,天真的对朱瀚询问道:“叔,您说的话,我怎么听不明白?”
朱元璋对这些事情心知肚明,对李善长等人私底下购买股份的行为非但没有制止,而是采取了默许的态度,毕竟这些购买海外贸易股份的人,都是支持和信任他的人,朱元璋岂会在这个时候拆自己的台?
这些话,李善长是不会直接说出来的。
他只是告诉诸位大臣不要和朱元璋过不去,要多听听朱瀚的话……更直白的话,李善长并没有说,如今的李善长并不是权倾一方、连朱元璋都要给他面子的百官之首,因为有了朱瀚的参与,他不过是一个高级打工人而已,如今也是靠着大明的海外贸易来填充一下腰包,至于贪财、敛财的事,他是一点都不敢做。
打仗的时候,就多卖点武器和粮食,把这些价格抬高;如果在和平时期或者和平的地区,就把基础设施建设这方面的价格抬升起来,终归是可以挣钱的,就算把一个国家打烂了又能怎么样?重新建设不一样是挣钱的机会吗?
沐英刚答应下来,却又突然意识到不对劲,看着朱瀚的眼睛里充满委屈。
朱元璋讨厌腐败,官员收受贿赂是绝对不可以被原谅的。
朱元璋是一个非常较真的人,而且是非常固执的那种,他认为官员就是官员,商人就是商人,这两者不要有什么牵扯……当然,大明官府管辖的商业不算,那些属于朝堂职能部门的一部分,但除此之外的那些,就不能继续这般不清不楚的扭在一块。
朱瀚看着沐英和平安,似笑非笑。
而官员参与到生意中,是最容易出现关上勾结现象的。
因为他知道这和俩孩子没关系,都是朱元璋在背后使坏。
朱瀚敲了下沐英的脑瓜崩,随后说道:“我离开有我的原因,再说我又不是去了就不回来……算了,和你们两个臭小子说不到这些,回头我去找他聊吧。”
而且,朱元璋之所以默认百官借着海外扩张之机发财,是因为朱瀚之前对他的提醒:大明的商业经过推动的确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这些进步是非常片面的,如果想让商业进一步发展,就需要朝堂上的官员作为其中的推动力。
朱瀚用烧烤来招待他们,半大小子吃穷老子,沐英和平安又都是武将,朱瀚直接串上大肉串,烤好后用发面饼裹着,夹了根大辣椒直接递给两人:“吃吧,吃吧,吃完了我继续给你们烤。”
朱瀚也没当回事,这些孩子都是他看着长大的,特别的亲切,他也愿意为孩子做吃的,以前的时候还会来上几句荤素不忌的笑话,朱元璋的义子们也快速朝着‘老兵油子’的方向发展。
“咱难道还不会自己想吗?”
刘伯温、胡惟庸、杨宪……等等一群朝臣,都默不作声的离开了。
有人的地方就有生意,随着人口的越来越多,大明的商业发展只会越来越好。
既然无论是打仗还是不打仗,最后都能赚钱,那为什么还要反对朱元璋继续对海外用兵?
再说,朱元璋是多纯洁的一个人,他只是想建立一个前无古人的强大帝国,以此来彰显自己的丰功伟绩而已,哪里像朱瀚似得——天下有800个心眼,朱瀚独占799个。
“小兔崽子,把你养这么大,还不能拿你撒气了?”
朱瀚对朝堂上的事并不知晓,等他知道的时候,是沐英和平安来找朱瀚告辞的时候才知道的。
“叔,你这就小瞧我们了不是?”
沐英和平安是朱元璋的义子,在安排事情的时候就方便很多了,而且朱元璋对他们也不需要客气,直接说明原因:“等殷州建设好以后,七五要搬到殷州去,咱不想让他离开,所以你们两个去了殷州,建设速度都给咱放到最慢,你们俩能做到吗?”
朱瀚曾经说,大明商业的发展需要大明官员的推动……难道,七五的意思是想,逼迫百官放弃官职,然后去经商?
当朱元璋心中冒出这个想法后,立刻从脑海中挥之不去了,仔细的思考一番后,猛地一拍大腿:“七五可不就是这个意思吗?”
士农工商……士在头,商在尾。
朱元璋接受朱瀚的建议,不断地在提高商人的地位,并且让士农工商的地位在一条水平线上,可在一些人眼中,商人依旧是最末等的那个,官员依旧是高高在上的。
可是,如果逼迫官员下海经商,这就很有说法了,就算在大家眼中商人依旧是末等职业,但那些下海经商的官员却会用自己的方式,告诉其他人士农工商并无高低贵贱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