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东海悟道,始皇的寻仙使
当李超在琅琊台上彷徨不知所措,始皇帝派出的信使飞快地赶往琅琊台时,琅琊台之外的海面上,碧波万顷之中,秦天正盘膝坐于礁石之上,眼睛微闭。
一旁的炼天鼎依然在吞吐云雾,炼制天地大药,并非一时之功,需汇聚海量水气,方才能够从中提炼出足够的五行之水。
而秦天,也正好借此机会推演自己的“混元一气诀”。
只见秦天身旁时而有霞光现,时而有风雷起,而笼罩在小岛上的淡淡水雾亦是变幻莫测,神妙非凡。
若是此时周围有人,细看水雾,便会发现,此水雾中,竟似有着大千世界。
而秦天的心神,便沉浸在这方世界中。他虽然身在礁石之上,却仿佛神游天下。
雷霆的恐怖,天地的广阔,雨水的滂沱……
秦天的手突然微微一动,打出一道法诀。
法诀古朴而充满玄奥,仿佛蕴含天地至理,勾动天地大道。
若是它离开琅琊台,尚且还能利用大海逃遁,然而秦天给它的指令却是让它呆在琅琊台上,庇护一方之民。
有雨自天空而下,黑色的大地转瞬间就被洪流覆盖,草木与兽类皆被席卷其中,洪流汹涌,世间皆为浊浪。
然而命理乃是天道掌控,秦天虽略有所感,以他连天人境界都不到的能力,要想洞彻世事,显然还是力有不逮。
这对秦天来说,自然不是任何问题,毕竟他距离所谓的天人亦只差一重境界。
这便如后世箕子人助纣为虐,狐假犬威,因其随身带棒,故被称为“棒人”或“棒子”一般,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日争出?”下一刻,他脸上露出一丝似笑非笑的神色。
……
“不过,小白此次幻化,或许能够瞒过普通人,却绝对瞒不过赵高李斯之流!”
秦天的眉头微微皱起。
此处按照后世的叫法乃是黄海,只是黄海之名一直到距秦朝两千余年后方才出现,在此之前,此处一直都被叫做“东海”。
距离秦天不到十里的海绵上,一艘小船正在艰难地前行。
一声轻叹突然响起:“此为人间大道也……”
故百里外,已然是人迹不至之地,别说在这里炼个药,若是秦天常住于此,都不会被打扰。
毕竟始皇帝收天下威权于一身,此次前来琅琊台,亦是为了大秦万世。
结果琅琊台上突然出现天有二日,二日相争之兆,不知始皇帝当做何想。
这意味着,操舟之人不仅仅胆大包天,而且运气极为不错。
男子身着黑色袍服,明显是极为华贵的制式,想必若是完好时,颇有飘飘欲仙之感。只不过风吹日晒,又有海水浸泡,此时已经变得褴褛脏污,露出黑黝黝的胸膛。
他静静地立在礁石之上,目光看向西侧,眼中异光闪动。
法诀很生涩,时长卡顿,但每变化一次,水雾中的世界便或风声大作,或气温骤降,或浪花凝冰。
此外,水孕化万物,万物归一,即为道!
水雾变幻,有彩光如实质般在雾气中蔓延,又有清新冷香之气在海面飘散,整座海岛,乃至整片海域都笼罩在淡淡的雾气中。
不管怎么说,东海绑个葫芦便能泅渡过去,一艘小船能够安然穿梭于碧波之中,亦属平常事。
而琅琊郡本就地势较高,琅琊台又高百丈,即使是在百里处,亦能看到。
如是轮回。
当然《本草纲目》乃是后世神医李时珍所编写,秦人自然不知。然而赵高李斯之流,皆为见识广博,极度聪慧之人,他们纵使不知蛟有能布蜃者,亦能够猜出端倪。
小船已经极为残破,显然已经经过了不少风浪。这是一条极小的船,长不过三丈,上面有一个低矮而破败的船篷,带着明显秦船的方正风格,显然是大秦水师的小舟。
天有二日,自古以来便是大凶之像。
作为一个以残暴留名千古之人,区区天有二日,他又岂会惧怕?
“此为灵蛟人间之劫也,不过亦是小白机缘之所在。”
琅琊郡本就三面环海,按照后世说法,乃是一个突出的半岛。
他慈爱地看着身边围着的一群年轻人,年轻人脸都被冻得通红,却同样似乎感觉不到寒冷,看向老者的眼神,尊崇而狂热。
不过他的头发与胡须倒是整理得一丝不苟,尤其是胸口处挂着的象牙牌更是一丝污渍也无,衬着他已经黑黝黝的胸口,愈发显得雪白如初。
而此处距离琅琊台不过百里,而且并非是向东百里,而是向南。
一抹黑色自水雾中出现,瞬间幻化成一片大地。
又有一老者,端坐于牛车之上,虽身穿朴素麻衣,脸上却丝毫没有寒冷之色,有的只有恬淡。
开口的自然是秦天,他此时已经睁开了眼睛,眼神中略有感慨。
他能够算出,小白此次有大危机,毕竟它尚且只是一条幼蛟,而面对的乃是一统六国的大秦铁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