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以时日,待其上下习惯大唐律法、仰慕中华文化,则彻底归于王化,水到渠成。”
房玄龄的策略,可谓老辣。它没有粗暴地剥夺新罗的国号和王室,避免了激烈的反抗,而是通过一套精细的制度设计,如同温水煮蛙,一步步将主权收回中央。
既给了新罗面子(保留国号和女王),又拿到了里子(实际控制权)。
李世民眼中闪过激赏之色。房玄龄此策,深合他意。
魏征思索片刻,也表示赞同:“梁公此策,思虑周详,刚柔并济,臣以为可行。既彰显天朝怀柔远人之德,又确保实利不失。”
长孙无忌也缓缓点头:“若能推行此策,确为善法。然其中细节,如羁縻州如何划分,驻军规模,赋税比例,乃至对金德曼女王的册封名号,皆需仔细斟酌,尤需顾虑新罗方面能否接受。”
“无忌所虑甚是。”李世民肯定了长孙无忌的谨慎,他站起身,在殿内缓缓踱步,脑中飞速运转,将几位重臣的意见,与自己之前的思考,以及……一份来自青州的太子密信中的某些建议,融合在一起。
李承乾在之前的书信中,曾隐约提及对周边藩属的治理,可尝试“分封其主,虚尊其位,实夺其权,渐行郡县”的思路。
这与房玄龄的羁縻州府之策,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承乾的想法似乎更大胆一些,甚至提到了可以给予其主极高的荣誉爵位,以换取实际权力的让渡。
一个更加清晰、完善的方案,在李世民脑海中逐渐成形。
他停下脚步,目光坚定,已然有了决断。
“诸卿之议,皆为国谋,朕心甚慰。梁公所提羁縻州府之策,深得朕心。然,朕以为,可再进一步,以示天朝恩宠,亦绝其日后反复之念。”
李世民声音沉稳,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
“其一,朕决意,废新罗‘国王’之号。册封金恩静为——‘新罗王’!
此非寻常藩王,乃是大唐首个异姓王!享亲王爵禄,位在诸公之上!
然,此王爵,仅代表其尊荣地位,可享其封地内部分供奉,以示优渥。
但其对新罗境内之行政、军事、司法等实权,需依梁公之策,尽数归于羁縻州府体系管辖,由朝廷派驻官员协同治理。
新罗王,可荐举官员,但任免之权,在朕!可保有仪仗卫队,然征伐调兵之权,在朕!”
此言一出,房玄龄、长孙无忌、魏征皆是一震!
异姓王!自汉初以来,非皇室血亲而封王者,寥寥无几,且多不得善终。
陛下此举,可谓恩宠至极,但也将金德曼彻底架在了荣誉的高台上,实际权力却被巧妙地剥离。一个没有实权的“王”,其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
“其二,”李世民继续道,“即刻着手规划,将新罗全境,划分为若干羁縻州。以金城为核心,设‘金城都督府’,由金庾信此类忠心可靠且战功卓著之新罗重臣为首任都督,归安东都护府直辖节制。
其余州府,亦择贤能任之,无论唐人与新罗人,唯才是举。大唐派遣之长史、司马,需尽快选派干练之员赴任。”